中国开关网 - 开关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招标信息 | 经济分析 | 技术动态 | 会议培训 | 专业论文 | 技术参数 | 案例应用 | 技术标准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OGS正当红 本土厂商以“改良”术积极上位
V.biz | 商业搜索

OGS正当红 本土厂商以“改良”术积极上位

信息来源:switchb2b.com   时间: 2013-11-05  浏览次数:201

    经历了电阻式到投射式电容的演进,单点到多点触控的变革,触摸屏技术日显成熟。在前两代技术的基础上,新一代触控技术OGS以及In-cell/On-cell内嵌式触控技术的出现,让触摸屏产业再次沸腾。目前,In-cell技术以苹果iphone5为代表,On-cell技术以三星AMOLED产品为主导,而OGS技术以谷歌、HTC一线品牌产品为代表,其中OGS与In-cell形成了强烈的派系争夺。但从技术上来讲,OGS比In-cell更容易实现技术突破,已成为产业链更多厂商竞逐的方向。

    全球OGS市场前景剖析  日系、台系领跑大陆紧随

    目前专业触控模块大厂宸鸿、胜华、达鸿等布局发展OGS最为积极,其中,胜华的OGS量产出货速度最快,2011年已应用在多家国际品牌大厂智能型手机上,并导入国内一线平板计算机大厂。2012年,国内触控业者也积极开发OGS产品,并送样认证。若玻璃强化及生产效率的问题获得突破,OGS必将成为未来玻璃式触控技术新主流。

    目前,胜华是谷歌平板的最大供应商。2012年6月,胜华科技(Wintek)已经向谷歌Nexus 7平板电脑出货了50万个OGS触摸屏,而5月至7月中旬,该公司总共向谷歌Nexus 7出货约100万个OGS触摸屏。

    其实,之前胜华和宸鸿的最大客户是苹果,但苹果新一代智能型手机iPhone 5转用了In-cell触控面板。尽管台湾面板厂也持续发展In-cell触控技术,但截至目前为止,In-cell触控技术仍以日本厂商进展得较快,包括SONY、Sharp、Toshiba等。对于胜华、宸鸿来说,失去iphone的订单将带来不小的打击。

    除了胜华和宸鸿,友达光电将发动新一波触控面板产品攻势。为迎合移动设备轻薄化设计趋势,友达光电除已开始供应0.7毫米单片玻璃触控方案(OGS)外,厚度仅0.55毫米以下的OGS产品也于下半年问世,藉由材料与制程的改善,进一步减少触控面板厚度与重量,尤其适用于屏幕尺寸较大的平板装置,为友达抢攻移动装置触控市场的重要武器。

    友达光电陈伯纶表示,平板装置屏幕尺寸大,将成为最快采用OGS触控方案的移动装置,借此减轻厚度与重量。目前,友达已开始供货的OGS厚度为0.7毫米,相较于厚度1.1毫米的双片玻璃(G/G)触控方案,缩减约40%。事实上,2005年友达已展开OGS技术布局,现阶段在克服贴合良率与强度的技术桎梏后,小尺寸至大尺寸的OGS触控方案已开始供货。

    触控IC应时而变

    OGS的星火已经燎原到触控IC领域,国际、国内厂商纷纷布局。其中爱特梅尔、义隆电子、汇顶偏重OGS技术,敦泰科技和晶门科技在OGS 和In-cell上都有投入相关的研发和市场开发。

    “OGS已经成为许多客户移动产品的必然选择,OGS 技术将会持续存在。”爱特梅尔Sherif Hanna曾公开表示,Atmel maXTouch S系列目前支持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OGS技术,当ITO传感器制造商本身做好准备进行大批量生产,爱特梅尔已准备好支持超级本和笔记本尺寸的OGS应用。

    “我们看好OGS在中大尺寸的应用和发展,我们公司也一直配合OGS的发展,并将配合有些厂商开发更大的OGS和内嵌式技术。”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孟德全认为,内嵌式触控技术和OGS迎合市场的需求,必将成为触控面板的新战场。

    除了OGS和In-cell技术,还要简单提一下On-cell触控技术,三星行移动显示(SMD)已将其搭载于Galaxy S智能手机产品上。值得注意的是,On-cell触控技术目前多应用于AMOLED面板产品上量产,技术上尚未能克服导入TFT-LCD产品时所面临的制造难度、薄型化,以及触控时产生的色不均(mura)等问题。由于On-cell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减薄和成本优势,市场还没有形成,在In-cell的火爆人气前就显得示弱了。

    综合来看,OGS触摸技术的到来已经引发了产业链的积极热情,从ATMEL、义隆电子、晶门科技、汇顶、敦泰等触控IC厂商,到胜华、宸鸿、友达光电等触控面板及模组厂商,再到业际光电等触摸屏厂商,都非常看好OGS在未来触摸市场的发展前景,并积极投入资源力求突破技术瓶颈。

    本土厂商不甘落后 以“改良”术积极上位

    经过几年的积累,本土厂商在“本地化”支持和成本控制上更具备优势,在技术上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而且进入这个领域的厂商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

    “更多的厂商进来,能促进市场的接受度,加速市场的发展,对整体而言是好事。”有受访者认为,目前市场需求是“性能好、厚度薄、价格便宜”,有利促进应用的产品,还需要与触摸屏厂配合,从技术上解决这些问题。

    在应对国际竞争方面,业际光电易鸿芳称,国内现在拼的还是服务,包含品质、价格、交货、服务等整个体系。同时,要联合产业链,跟上游的一些LCM厂与机壳厂合作,由触摸屏厂来做全贴合,这样客户在组装时会更简单。

    那么在OGS新技术的节点上,国内厂商如何发掘自己的空间?

    易鸿芳告诉记者,OGS目前只能代表一种工艺上的改进,原材料最好,但成本并非最优,OGS技术要综合投入的设备及资源成本。谷歌之所以能采用OGS成功量产,是因为它只做一款,相对较容易。但是国内合作品牌多,每一个品牌的型号也多,每一款出货压缩的时间非常紧,换机速度非常快,前期G/G技术就是输在这里。

    “同时,要看工艺水平,像手机和平板电脑,定制化程度很高,要求快速,多样性,包括打样的速度、交货的速度。” 易鸿芳补充说。

    晶门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营运总监谭健强同样认为,对触摸屏供应商来说,产品达到一定量才开值得一个产线,而大陆品牌虽多,产品型号也多,尺寸不同,且要求上市速度快,所以很难在In-cell技术上快速突破。并且,未来两三年In-cell技术不会在国内流行,良率不保证,因为开一个In-cell的产线,成本高,风险高,技术难度大,TFT做坏整个屏幕都会报废。

    如此看来,OGS要在国内有市场,必须跟得上国产品牌的换机速度,应对不同尺寸及小批量供货的需求,除此早“本地化”服务方面也要跟得上步伐。不过据记者了解,因OGS瓶颈难破,本土触摸屏厂商会采用改良的OGS技术,比如业际光电的OFS技术便是典型的例子。易鸿芳称,OFS跟OGS形成的原理一样,但OFS技术难度会低,成本相对低,供应链上的原材料也容易取得。

    谭健强坦言,晶门在国内的客户仍以G/G和G/F/F为主,OGS客户只有台湾有,同时也有少数的In-cell和on-cell客户。从客户的需求来看,做OGS和传统G/G、G/F/F的比例为9:1,大多是G/G和G/F/F,也有韩国和美国的公司在做GOF。

    问及OGS何时能真正普及,谭健强表示,如果iphone从G/G改到In-cell,台湾厂家失去苹果iphone5的订单,那么OGS屏的量肯定会上来,价格就会逐渐降低。未来3年,OGS必将占据主导市场,而G/F/F也会有一定的空间。

    整体来看,In-cell技术会是日本的索尼、夏普和东芝等企业开发出来,应用到全球顶级手机、平板产品上面,一两年后,台资企业会开发出In-cell来,而本土企业至少再等3、4年。而OGS技术,仍以台湾厂商为主,目前胜华、宸鸿已经全面量产,应用在2000元以上的品牌手机、平板电脑上面。而在大陆触摸屏市场,仍会以G/F/F为主导,G/G也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大陆OGS的普及要落后于台湾厂商,目前仅有大陆的信利光电可以批量生产,预计2013年跟进OGS技术的厂商会逐渐增多。而针对由OGS技术改良过来的OFS技术,因成本、良率及就近服务的优势,也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会对G/G和G/F/F形成一定的替代作用,将来会在中低端市场跟正在崛起的OGS厂商形成明显的竞争。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开关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