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5月5日报道,科学家发现人体让关键视觉细胞再生的开关,这可能令数以百万计的人重见光明。
人体是一台再生机器——伤口会愈合,骨折会修复,就连像肝脏这样的器官也能在只剩原来三分之一大小的情况下再生。然而,在动物界这一大背景下,人类相对而言还是再生领域的新手。虽然作为哺乳动物的我们非常擅长再生某些组织,但某些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能够再生整条肢体和主要器官,包括脑内的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甚至视网膜——眼球最内层的感光组织。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想方设法规避自然规律、再生哺乳动物的视网膜神经元。全世界约有3亿人患有某种形式的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变性会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导致失明。核心问题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缺乏再生能力。最近,韩国科学技术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在用小鼠做实验时取得了一些带来希望的成果。一个重要原因是,小鼠也是哺乳动物,拥有与人类相似的特征。在3月底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科学家们详细描述了一种他们声称能够恢复视力的新方法。
此前有研究表明,许多动物具备让视网膜细胞再生的惊人能力,斑马鱼是其中的佼佼者。受伤后,斑马鱼能够对穆勒胶质细胞(其作用是维持视网膜细胞的功能)进行重编程,最终使之转化为各种类型的神经细胞。这些新细胞有效地用功能正常的视网膜神经元取代受损细胞,这是一套相当巧妙的把戏。
令人遗憾的是,人类与斑马鱼在超过3.75亿年前就已在进化道路上分道扬镳。因此,人类要想完成类似壮举并不那么容易。
韩国科学技术院的团队通过压制一种名为PROX1的蛋白质规避了哺乳动物面临的这种局限性。这种蛋白质会抑制哺乳动物不同类型视网膜细胞的发育。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注意到,在小鼠受伤后,PROX1往往会积聚在其穆勒胶质细胞——充当视网膜神经元的支持细胞——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抑制过程并不会发生在已知具备视网膜再生能力的鱼类的同类细胞中。
通过阻断PROX1以及由此防止新视网膜细胞受到抑制,研究团队使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症(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退化时,会罹患此病)的小鼠体内的视网膜再生进程得以持续进行。再生的效果持续了6个月,这使得这些科学家大胆地宣布,这是“首次成功诱导哺乳动物视网膜内的神经长期再生”。(编译/裘芳)